每逢佳节,必有牛鬼蛇神跳出来给国人添堵,这已成为互联网时代颠扑不破的真理。比如这个端午创牛配资,正当全国上下按传统用挂艾草、裹粽子、赛龙舟等形式欢度佳节,辽宁龙舟再度通过上演横扫千军、苏超联赛以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的方式给佳节助兴之时,竟有人跳出来表示,今天能过上端午节,要感谢传教士汤若望,因为农历是他帮忙编制的。
端午赛龙舟
废话不多说,先上该雄文相关节选,给大家开开眼:
“我们每年过的端午、中秋、春节和二十四节气,非常精确,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。你以为现在使用的农历是自古以来的传统,其实是一位传教士帮忙编制的,算是半个舶来品。这个传教士名叫汤若望,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,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,是个中国通。
汤若望是德国科隆人,他二十多岁时怀着理想,与同伴们飘洋过海,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中国……汤若望带来了当时先进的浑天仪、望远镜等天文仪器,让国人大开眼界……
汤若望精通数学、物理学和天文学,他之所以这么厉害,因为他的老师是欧洲的一位著名科学家。汤若望为人朴实善良,他与中国学者共同制作了《赤道南北两总星图》,代表了当时东方星象学的最高水平,现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。
汤若望对我们最大的贡献还是与中国天文学者共同编制了《时宪历》,这部新历采用西洋天文学体系结合古代节气,有助于民众更好地安排农事活动和应对天气变化。这就是我们受惠至今的农历,农历新年就是这样来的。”
“神文”截图
按照这位大仙的说法,“先有汤若望,后有天”,在汤若望帮助我国编制农历之前,我们是过不上农历新年的,甚至连端午、中秋、二十四节气都拜这位汤神父所赐。
然而他大大言不惭的时候,显然忘了,或者说故意忘了农历又叫夏历,更忘了大家伙为什么会如此称呼农历。
一张嘴就把我们使用了四五千年之久的华夏历法,甚至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,说成是洋人的功劳,可还行?
大仙口中由汤若望帮忙编制的《时宪历》创牛配资,本名《崇祯历书》,这部以年号命名,其来历想必大家伙都能猜到一二。没错,这是一部编制于大明崇祯朝的历书,还是由国家主持的重点工程。
“正统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政治名词,指代一个王朝的合法性,又称“正朔”。“正朔”源之于历法的正月朔日,也即正月初一,是故历法对古代而言不单单是一个纪年问题,还代表证王朝的合法性。因此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历法的正确与否,各朝多有修历之举。
2025年乙卯农历
大明沿用了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撰的《授时历》,只是更名《大统历》。然而数百年过去,虽然历法的日历部分依然可以精确的正常运转,但对天象的测算已发生偏差,钦天监因此多次受罚。崇祯帝以振兴大明为己任,对历法同样十分重视,在任礼部左侍郎徐光启的建议下宣布重修历法。
所以《崇祯历书》的编撰是一次由皇帝推动,完全体现国家意志的修历运动。该书的修订始于崇祯二年(1629年)九月,至崇祯七年(1634年)十一月编完,历时六年有余,共46种,137卷。为此还成立了专门:历局,汇聚了大批当时在天文学、数学上颇有建树的文人士大夫。
该书最初由徐光启主持,崇祯六年(1633年)徐光启去世后,改由光禄寺卿李天经主持。不论是徐光启,还是李天经都是当世精通数理的大儒,后期接替徐光启的李天经更是全程参与了编撰工作。另一位大儒李之藻也参与了编撰。
徐光启雕像
你要说《崇祯历书》在编撰的过程中受西方科学思想影响也没错,但一定要把这样影响按到汤若望头上,阿越只能说送你一句“我去年买了个表”。
也不看看徐光启、李天经、李之藻等人是什么身份。大明可不是以闭关锁国为荣的我大清,自万历初年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来华起,西学东渐思潮泛起,徐光启等人正是第一批受这思潮影响的士大夫。
利玛窦与与徐光启等人合译的欧几里德《几何原本》前六卷,与徐光启、李之藻、李天经等共同翻译了《同文算指》、《测量法义》、《圜容较义》等。而这些正是《崇祯历书》吸收中西洋内容的来源。
利玛窦画像
所以若一定要推一个对《崇祯历书》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教士,首推利玛窦。然而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历书的编撰,整部历书是在大明文人士大夫支持与主导下完成的。在编撰过程中曾聘请过邓玉函、罗雅谷、龙华民等耶稣会传教士,汤若望也是其中之一。但也只是个普通参与者,而非主导者。
《崇祯历书》编撰完成后,受反对派的干扰与明代晚期的战乱影响,并没有得到颁行。
明清鼎革时期,汤若望趁着战乱,其余人等无暇顾及历书之机,将《崇祯历书》删改为103卷的《西洋新法历书》呈进清廷。恰好王朝新立急需改元改立,于是定名为《时宪历》予以颁行。汤若望本人,也因此被清廷所重。
这种行为实属贪天之功为己有,与屡屡偷盗中国传统文化,到处吆喝乃自家传统的南朝鲜何异?
更何况夏历的核心,是阴阳和历,是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,是二十是节气,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建子月的十二月建……冬至才是夏历制定的基准点和基础,数千年来这些都没有变,所以历法还是那个历法。
唯一的变化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方式由此前的平气法变为定气法,但这也只是计算节气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,对其余内容并无多大影响。举个并不怎么恰当的例子,西历从儒略历演变为格里高利历,你能说儒略历就不是西历了?
某些人眼中的“真神”小偷汤若望像
何况诚如前文所言,农历的修订历朝历代都在做,《时宪历》或者说《崇祯历书》只是其一,结果某些不是蠢就是坏的大聪明上来就要把两者彻底割裂,也是醉了。要知道西历儒略历转换为格里高利历时,直接从10月4日跳到10月15日,导致西历1582年整整少了10天。农历虽经过多次改历,可从没有发生过消失的“日子”这等现象级传说。
再说了,现行的农历使用的是紫金历,它启用于1929年,这位大仙口中的《时宪历》早已被淘汰。咋滴,自1929年以后,中国人就不过新年、不过端午、不过中秋了,那你在端午节嚎个鬼啊。
农历这个现行全球最古老的历法,明明国人已经用了数千年,《时宪历》也是徐光启、李天经等大明士大夫支持编撰,主席的那句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啦”犹在耳边回荡,可有些人啊,膝盖就是软,非要给大家伙找个洋主子,把一个小偷塑造成真神也不嫌丢人。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